永仁县把民族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真抓实干,推动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展特色产业,鼓起各族群众“钱袋子”。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群众发展高原特色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把荒山荒滩建设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县高原特色林果面积达5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经济林果面积达6亩,形成了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有示范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良好局面,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鼓起了各族群众的“钱袋子”。
改善基础条件,拓宽共同发展“新路子”。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达2835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道路连通千家万户。成昆铁路复线建成投入运营,永仁步入动车时代。“五水同治”结硕果,总库容达1.27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得到有效缓解。观音岩水电站500千伏交流送出等一大批电力重点工程建成运营,成为“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枢纽。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75.37%,县城绿化率达34.23%,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
拓展创建成果,擎起繁荣发展“新旗子”。加强规划引领,创新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成果,增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精心编制实施《永仁县“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永仁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2021—2030年发展规划》,争取民族地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纳入国家和省、州规划,推动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地区帮扶政策工程化、项目化、实体化。“十四五”期间,争取投入2860万元组织实施《第四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每年至少建成10个州级创建示范单位、打造1个以上精品示范点,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省级创建示范单位、2个国家级创建示范单位。加快规划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个精品示范村、100个美丽村庄,把乡村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