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走进南华县龙川镇龙川江畔,一层轻纱般的薄雾浮动在龙川江面,两岸油菜花在暖风中次第苏醒,层层叠叠的金色花浪与青翠欲滴的垂柳相映成趣。
“呼呼呼……”随着阵阵低叫声,只见一群优雅的“访客”正在清澈的江面上舒展着它那流云般的双翼。它们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时而将长喙猛然刺入水中,啄起一只肥美的田螺,时而仰望远方,好像沉醉在这春日的美景中一般。
“我们称这个鸟为老鹳,小时候经常出现在龙川江,长大后就很少见了,这两年又多起来了,在羊启闸和南山闸一带出现得最多,大概有四五十只。”龙川镇罗家屯社区黄泥沟小组村民曹开福说。
老鹳学名钳嘴鹳,属鹳科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系迁徙鸟类,以软体动物、青蛙、虫、鱼、虾等为食。由于体型较大,需要相对潮湿和降雨量充足的觅食地,因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捕食时,专挑溶氧量高的浅滩,这般讲究的习性,恰似给龙川江生态做了一次精密体检。
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生活生产用水直排让龙川江水浑浊,农药包装袋在田埂间随风飘荡,过度捕捞使鱼虾踪迹难觅。改变始于2022年,楚雄州委、州政府在全州开展龙川江流域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南华县通过调整产业、谋划项目、狠抓治理,书写了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
“河畅水清是结果,水质治理是源头。治理龙川江沿岸村庄污水及城市污水直排是关键,调整沿岸产业结构、减少面源污染是重点,让群众都参与才是根本。”南华县水务局负责人说。
据悉,南华县围绕三年行动目标,争取资金15.81亿元,对龙川江沿岸实施卫生户厕改造、污水管网建设、龙川江河闸除险加固、毛板桥水库生态综合治理与清淤增效等措施,一批批围绕龙川江综合保护与开发的产业和项目相继落地。同时,优化龙川江沿岸产业结构,大力取缔沿江大水大肥作物,建成1.7万亩优质稻种基地、400亩水稻繁育基地、1000亩稻鱼共生基地、4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1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依托28个网格单位、沿线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清河6000余次,各级河长共开展巡河5000余次,清理整治河道40余公里。2024年,龙川江水质(南华段)达到了Ⅲ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龙川江厚植了全县生态底色,绿荫夹岸的龙川江成为入境菌乡的第一道风景。
生态修复的密码藏在这一串串数字里,这些数字化作钳嘴鹳羽翼下的春风,吹绿了龙川江两岸。随着年长鹳展开双羽,鹳群振翅远去,正在江边劳作的农民说道:“这些鸟儿比水质检测仪还灵哟!”2021年以来就有钳嘴鹳迁徙南华县的记载,它的翅膀丈量出的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答卷,这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正在续写着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