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楚雄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
把主攻工业作为“第一抓手”
全州上下大抓产业、招强引好、延链补链,规上工业企业达424户,重点产业增加值达1258.8亿元。同时,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累计获批新能源装机1305万千瓦、新增并网476万千瓦,均居全省第1,获国家全域交能融合建设试点,绿电占比达97.6%,形成全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一期投产、国钛8万吨全球最大海绵钛生产线达标达产、以钛产业为代表的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全省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绿色硅光伏等2个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装备制造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滇中新兴工业城市成“形”起“势”。
把满园扩园作为“第一载体”
2024年,楚雄州深入实施开发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推动机制创新和绿色转型,园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州4个省级及以上园区有在建项目250个,主导产业集中度达38.9%、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18.1亿元、工业投资94.4亿元。
近日,楚雄州新申报设立的大姚、南华、永仁、双柏、姚安、元谋6个省级产业园区全部获批。6个产业园规划面积为1240.15公顷,主导产业涵盖绿色食品加工制造、绿色储能装备制造业、轻工制造业、中彝医药、林产品加工等领域。至此,全州形成了“1+9”产业园区格局,实现了省级产业园县域全覆盖。
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楚雄州花卉种植占全省40%左右,年产量约35亿枝,通过“一枝花一分钱”交易体系链接村集体,推动“鲜花经济”催生“花样”产业。全国每年约有600万亩麦类和2000万亩蔬菜选用“楚雄种子”,加代扩繁的青稞品种占全国种植品种的80%左右,通过持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带动2万农户参与制种产业链,户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楚雄州抢抓“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招强引好、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用好科技入楚、种业博览会等创新平台,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闯出一条工业强州、科技立州、改革活州、开放兴州、旅游旺州、农业稳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